在一个处处有“信号”的时( shí)代,很多人反而听不到自( zì)己内心的“信号”,我们忘了( le)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——我( wǒ)们究竟是为何出发?我们( men)想要的到底是什么?
刷到( dào)胡先煦的自制旅行与谈( tán)话记录《这里没信号》,很是( shì)喜欢。节目中,他和好朋友( yǒu)导演王一通、动物学博士( shì)陈睿一起,从北京出发,前( qián)往位于厄瓜多尔以西约( yuē)1000公里的太平洋上的加拉( lā)帕戈斯群岛。每一期节目( mù)很简短,20分钟左右,但给人( rén)的触动很大。

除了荧屏上( shàng)很多精彩的角色以外,我( wǒ)们对于旅行综艺里的胡( hú)先煦也很熟悉了,比如他( tā)曾是两档高分综艺《花儿( ér)与少年·丝路季》和《现在就( jiù)出发》第二季的常驻嘉宾( bīn)。这些旅游综艺伴随着突( tū)发任务、陌生环境和不可( kě)预测的节奏,胡先煦表现( xiàn)出很强的适应能力,他的( de)情绪状态总是积极而稳( wěn)定,即便面对压力、疲惫或( huò)误解,也能以乐观态度化( huà)解,是非常值得信赖的同( tóng)行旅伴。
当然,对于喜欢胡( hú)先煦、想要更进一步了解( jiě)他的观众来说,也会觉得( dé)不够满足。毕竟在过往的( de)旅游综艺里,胡先煦是以( yǐ)“参与者”的身份融入群像( xiàng)叙事,他如同拼图的一块( kuài),与其他嘉宾共同构成完( wán)整的综艺图景;节目各有( yǒu)表达的侧重,嘉宾们参与( yǔ)完成节目的表达,然后间( jiān)接展现了部分个性——虽然( rán)仅仅是那部分的胡先煦( xù),就足够讨人喜欢。
《这里没( méi)信号》与之前所有节目不( bù)同的是,胡先煦是这趟旅( lǚ)程的发起者与记录者,节( jié)目是他一次主动的内容( róng)建构与自我表达。 坦白讲( jiǎng),能够跨出这一步、愿意主( zhǔ)导去制作一档综艺,胡先( xiān)煦证明他是一个有主见( jiàn)、有自我、有个性的创作者( zhě):不愿停留在舒适区,不愿( yuàn)重复既定类型,而是尝试( shì)通过自主策划与实践,去( qù)寻找更具个人印记的表( biǎo)达方式。

随之而来的问题( tí)是,应该怎么去制造这档( dàng)综艺?以“信号”的角度来切( qiè)入,是对我们所置身的这( zhè)个时代极敏锐的把握。
5G时( shí)代,我们处于一个处处“有( yǒu)信号”的环境中。信号编织( zhī)起一张无形却紧密的网( wǎng)络,将人们与外界牢牢相( xiāng)连。社交媒体的推送、即时( shí)通讯的叮咚,时刻争夺着( zhe)我们的注意力。持续在线( xiàn)状态在带来便利的同时( shí),也导致了注意力分散和( hé)焦虑的加剧。
同时,信号也( yě)代表着一种无处不在的( de)评价体系。每一次点击、每( měi)一条回复、每一个点赞,都( dōu)在无形中将我们卷入数( shù)字化的价值评判之中:社( shè)交动态的受欢迎程度、工( gōng)作消息的响应速度、甚至( zhì)休息时间的“高效”利用,皆( jiē)被量化为可视的数据,成( chéng)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新标( biāo)准。我们逐渐习惯了以外( wài)界的反馈来确认自身的( de)存在,却更深地迷失于那( nà)喧嚣的回响里。
所以,在一( yī)个处处有“信号”的时代,很( hěn)多人反而听不到自己内( nèi)心的“信号”,我们忘了倾听( tīng)自己内心的声音——我们究( jiū)竟是为何出发?我们想要( yào)的到底是什么?
坐了50个小( xiǎo)时飞机,千里迢迢去往“这( zhè)里没信号”的加拉帕戈斯( sī)群岛,节目首先就为参与( yǔ)者和观众开启了一扇逃( táo)离喧嚣的门。没有信号干( gàn)扰,将目光与感知沉浸于( yú)海岛的生态奇观,以最本( běn)真的状态感受海风、聆听( tīng)鸟鸣、观察独特物种,不再( zài)被无关信息分散精力。

《这( zhè)里没信号》既是“无为而治( zhì)”,也是“返璞归真”。胡先煦与( yǔ)王一通、陈睿来到海岛上( shàng),走走停停,观察海岛上各( gè)种新奇的动物——军舰鸟、加( jiā)拉帕戈斯陆鬣蜥、加拉帕( pà)戈斯园蛛、蓝脚鲣鸟、海鬣( liè)蜥、大蓝鹭等等,陈睿则一( yī)路给大家做做有趣的科( kē)普。他们仨既徒步,也浮潜( qián),还拍摄到了小鲸鱼……

节目( mù)给我们带来了全新视听( tīng)体验。不仅仅是对海岛自( zì)然生态的呈现对于我们( men)眼睛太友好了,更在于,它( tā)让我们浮躁的内心安静( jìng)下来了——海浪声取代消息( xī)提示音,感官从虚拟世界( jiè)的纠缠回归到风、阳光与( yǔ)生命的真实触感,内心的( de)声音变得清晰可闻,我们( men)听见了内心的声音。
所以( yǐ),我完全能够get到夕阳西下( xià)一刻,当大家走累了坐下( xià)休息,海风拂面,一旁的海( hǎi)狮旁若无人躺着,胡先煦( xù)何以潸然泪下。胡先煦说( shuō),偶尔“你会有一种‘就这样( yàng)’的感觉,就是什么(事情都( dōu))就这样,但是刚才突然有( yǒu)一种,好像不是‘那样’,也不( bù)是就‘这样’(的感觉)。我现在( zài)看着这像翼龙一样的东( dōng)西在这飞,然后你就很难( nán)不去想象,这个世界另外( wài)的样子,好像什么事情都( dōu)可以,迎刃而解。”

翼龙般的( de)生物飞行姿态、海狮晒肚( dù)皮的慵懒状态,这些未经( jīng)人类文明干预的自然景( jǐng)象,以原始的生命力冲击( jī)着胡先煦,也冲击着我们( men)的认知框架。 是的,在一个( gè)处处是信号、处处讲究效( xiào)率的时代,我们太习惯于( yú)用目标、效率、结果来定义( yì)存在,信号带来的即时反( fǎn)馈更强化了这种线性思( sī)维。而在自然场域里,万物( wù)遵循自身节律存在:生物( wù)的飞行无需意义赋予,海( hǎi)狮的休憩不必考虑外界( jiè)评价,世界本可以有不被( bèi)规训的存在形式。
这种观( guān)察让胡先煦意识到,许多( duō)看似无解的困境,或许是( shì)被过度焦虑放大的结果( guǒ),当剥离外界赋予种种评( píng)价和标签,问题本身可能( néng)存在更自然的应对方式( shì)。真正重要的是像海狮那( nà)样,拥有在喧嚣中守护自( zì)身节奏的勇气。

《这里没信( xìn)号》让我对胡先煦刮目相( xiāng)看。25岁的他,既有对世界的( de)好奇,也有对表达的坚持( chí),既保留着年轻人的鲜活( huó),也具备了创作者的自觉( jué)。节目没有刻意的剧本、戏( xì)剧性的冲突,它是年轻人( rén)凭着真诚与热情做出来( lái)的,反而显得格外纯粹和( hé)动人。它不试图说教,只是( shì)安静地呈现,恰恰直击我( wǒ)们内心柔软的部分——你听( tīng)见自己内心的声音了吗( ma)?
彻底的隔绝信号,对现代( dài)人而言并不现实,我们也( yě)无法即刻飞往遥远的加( jiā)拉帕戈斯群岛,但 我们依( yī)然可以在日常中创造“无( wú)信号”的片刻:关掉手机,走( zǒu)到自然中,感受风吹过树( shù)叶的沙沙声,观察一朵花( huā)的绽放,或者只是安静地( dì)独处片刻。这些微小的“这( zhè)里没信号”,已足够让我们( men)从喧嚣中抽身,重新聆听( tīng)被淹没的内心声音。当外( wài)在的评价暂时静默,内在( zài)的答案自然浮现——许多困( kùn)扰我们的问题,真的会在( zài)这份宁静中,迎刃而解。